设置首页
加入收藏

德阳打造创新型人才聚集高地

    德阳中科先进制造创新育成中心主要从事共性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培养等,助力德阳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该中心现已有8个技术团队入驻

——全面创新改革的德阳路径·人才引进培养工程
镜头一:
    近日,记者在四川蜀中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一派繁忙景象。在高速灌装机的作用下,生产线上的药品像“坐上了动车”,这套高速灌装机正是公司一位叫杨成东的技术骨干带领团队发明的,不仅使药品灌装更加精准,而且实现了生产速度的成倍提升,同时大幅缩减了成本。杨成东介绍说,这样一套设备市场价大概30万元,经过技术人员努力创新研发,成本只花了4万元,为企业节省不少。
    在广汉,类似杨成东这样的创新型人才还有不少。过去3年来,广汉先后引进5名国际国内学术技术带头人、2支创新团队,同时吸引一批创新创业人才携技术项目和资金、团队扎根广汉,助力广汉经济腾飞。
镜头二:
    2014年11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对新西兰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与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共同为“中国—新西兰猕猴桃联合实验室”揭牌。而四川华胜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德阳猕猴桃育种与产业化创新团队”正是“中国—新西兰猕猴桃联合实验室”人才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猕猴桃种质资源保存与评价、安全生产技术及人才培养的部分任务,创新猕猴桃育种及产业化科研技术,为猕猴桃育种栽培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提供技术支撑,促进猕猴桃产业发展。
    德阳猕猴桃育种与产业化创新团队共有研究人员12人,团队依托四川华胜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拥有先进的科研设施、技术装备,以及多个猕猴桃方面的研究和产业化项目,育成猕猴桃新品种10个,其中三个实现规模化种植,建立了猕猴桃核心示范基地2万亩,以及商品化处理和冷链物流、深加工基地。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近年来,我市以战略的眼光和科学思维谋划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奋力推进德阳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
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育战略
    2012年,《德阳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和培育工程(“双百工程”)实施细则》正式出台。“双百工程”是我市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的核心手段,计划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食品、化工、现代农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领域,引进和培育100名掌握国际国内先进技术的创新人才,100名掌握先进技术、能引领产业发展的创业人才。
    根据《细则》,引进人才、柔性引进人才包括在国际、国内某一学科、技术领域内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在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副教授以上职务的专家学者;在国内知名企业担任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或在国外知名企业担任中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产业化潜力的领军型人才;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领域,能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带团队来德阳创业的领军人才。
    培育人才包括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中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拥有自主创新成果、掌握相关核心关键技术的工程技术专家或重大项目负责人;既懂专业技术特别是拥有可转化的发明专利,又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人才;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初步实现创新成果转化,所创办企业发展前景广阔的创业人才。
    此外,我市不断加大在相关研究领域达到世界或国内先进水平,在国际或国内同行中具有重要的创新地位和学术影响,合作从事过国际上有影响或属于国家创新战略目标的重大研究项目并取得显著进展,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发明专利或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具备突破重大技术、学术问题的持续创新能力或成果转化能力等方面的创新(创业)团队的引进。
    每名引进人才可获得50—100万元创新创业补贴以及15—50万元安家补贴,创新创业团队可获得50至200万元资金补贴。自“双百工程”实施以来,我市共有51名高层次人才和9个创新(创业)团队入选其中,对全市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引领作用明显。“双百人才”和“双百团队”共获得政策性鼓励扶持资金2746万元。
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近年来,我市借助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及职业院校等高技能人才培训平台,大力培养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多名高技能人才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多人荣获国家级技能人才奖励。目前我市高技能人才达到5.36万人,占技能劳动者比重达到33.5%。
    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力度。我市已建成涵盖数控加工等12个专业、23个职业(工种)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8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2个、市级15个。德阳安装技师学院作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基地,投入资金500万元,实施了12个一体化教室(培训微机室、信息化教室、专业技能实训室)建设,目前已开展了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机械设备装配与自动控制等4个重点专业和电气设备安装工、钢筋工、工程测量工等6个工种的培训。同时,该基地还建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为企业高技能人才进行职业技能鉴定提供便利。
    加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力度。形成技能创新和绝技代际传承的工作机制,发挥技能大师技术优势,采取名师带徒、言传身教、传授技艺、传授绝活、传承机制等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对建设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给予10万元资金支持。我市现有技能大师工作室22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4个、市级16个。
    加大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力度。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对接产业,形成校企合作的协同体系。校企联合培养的142名毕业生全部取得符合欧洲核电焊工标准的技能证书,满足东汽产品结构转型需要;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室培养技能人才,分别与华西集团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合作在校内建设“建筑施工综合实训室”,与深圳松大科技合作在校内共建了“建筑智能化实训室”。
加快创新领军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创新改革不仅要借势,还要借智。在今年着力实施的德阳全面创新改革“一号工程”中,“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工程”被摆在了突出位置。
    根据即将出台的《德阳市加快全面创新领军人才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我市将继续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创新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助推德阳迈上转型升级快车道,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奋力实现“五个走在前列”凝聚更多智慧力量。
    今年,德阳将建立全面创新(国际)领军人才服务中心,设立人才引进专项基金,首期投入2亿元,引进100名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大国工匠”,并为全面创新领军人才引进提供“一条龙”、“一站式”、“实时制”服务保障。同时,加快建设西南财大天府学院、德国库卡机器人学院、上海悦心集团生殖医疗中心等,培育一批名师名医。实施人才激励政策,实行领军人才安居“5+3”工程,建500套专家公寓,3年免租。   
>>>聚焦“双百人才”
科技创新助力企业转型发展
    郭其鹏,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特聘首席教授、国际知名高分子材料专家。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如今,郭其鹏任四川上之登新材料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院士专家工作站首席专家,于2012年、2014年先后入选省“百人计划”短期项目、德阳市“双百人才”。同时,他还取得苯并噁嗪改性复合材料发明专利1件,在SCI国际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编国际学术专著《热固性树脂:结构性能和应用》。
    “苯并噁嗪无溶剂合成新技术和无污染生产工艺的应用与研究”项目,就是郭其鹏带领研发团队顺利完成项目实验,研发出具有耐高温、低粘度、高韧性、绿色环保、耐化学腐蚀、低介电常数等不同特点的高性能苯并噁嗪树脂及高性能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并实现产业化,解决了我国目前油田开采面临的大段盐膏层油气井开采的难题,提升了我国石油开采能力,为“三高井”开采打下了基础。
同时,这种产品的利用填补了国内超深井开采化学助剂的空白,本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推动了新型油田化学品生产技术的发展,促进我国功能性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以及保护性石油开采技术进步。目前,该产品已销往包括塔里木油田、长庆油田、江苏油田、华北油田、胜利油田等,并销往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坦桑尼亚等国家。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截至2015年,四川上之登新材料有限公司累计实现产值3.5亿元,销售收入3.2亿元,上缴税金4070万元,解决就业150人。公司完成了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